珠玉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天下奇闻 >> 历史秘闻

金陵-朱元璋系列-21 攻下金陵改名应天府,卖弄文采和张士诚反目成仇

来源: 分类:历史秘闻 查看:33次 时间:2023年06月20日
朱元璋系列-21 攻下金陵改名应天府,卖弄文采和张士诚反目成仇

1356年三月,朱元璋在攻下集庆路(今江苏南京)后,下令修生养息、安抚百姓,改集庆为应天府,表明自己攻占金陵是顺应天意之举。金陵是南京的古称,元朝改称集庆路。同时写信向小明王韩林儿禀报自己攻下集庆的捷报。小明王自然是大喜,任命朱元璋为行枢密院同佥[qiān],不久又任命他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。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,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,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。

朱元璋系列-21 攻下金陵改名应天府,卖弄文采和张士诚反目成仇

此时,尽管朱元璋拥有十万兵力,但是占有的地盘仍然很少,而且四面受敌。东面和南面是元军,东南是张士诚,西面是徐寿辉,虽然同是反元武装,但是张、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。不过,北面小明王、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,大大牵制了元军,而且,张士诚、徐寿辉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。这样一来,朱元璋暂时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窗口期。面对这样一个好时机,朱元璋自然不愿意错过。他决定迅速攻占应天府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,扩大自己的根据地版图,保证应天府的安全,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统治。

朱元璋系列-21 攻下金陵改名应天府,卖弄文采和张士诚反目成仇

同时为了安抚和张士诚的关系,朱元璋还亲自写了封信让儒士杨宪作为使者带去与张士诚通好,希望建立起“睦邻守国”的关系,以腾出手来夺占其他战略要地。但因为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,只上过一年半的私塾,后期也只是在皇觉寺看佛经等书籍自学了点文化,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。结果这次他就没有弄清楚典故,难得卖弄了下文采,却把张士诚比作东汉初年的隗[wěi]嚣。虽是希望两家彼此保持友好,互通信使,共图大业,但隗嚣此人可不是个正面人物,东汉初年在甘肃天水称雄,自称上将军,形成陇西割据势力。当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,就被视作割据一方的军阀,然后就被收拾了,最后被消灭,郁郁而终。

朱元璋系列-21 攻下金陵改名应天府,卖弄文采和张士诚反目成仇

张士诚贫苦出身,泰州白驹场亭人。泰州地处东南沿海,盛产海盐,张士诚就和三个弟弟张士义、张士德、张士信一起撑船运盐为生。后来因为受不了元朝政府的剥削压迫,1353年春与弟弟张士德、张士信及李伯升等率盐丁(承担盐役的丁壮)起兵反元,攻下了兴化。五月,又拿下了高邮。次年正月,在高邮称诚王,在高邮立国号大周,年号天祐。1355年,由通州(今江苏南通)渡江,攻占常熟,还把浙江西部的大片土地全部纳入自己的领地。1356年二月,定都平江(今苏州),改平江为隆平府。

朱元璋系列-21 攻下金陵改名应天府,卖弄文采和张士诚反目成仇

张士诚读了朱元璋的来信后,看到这个比喻,心中怒火便不打一处来,还很不服气——朱元璋写这封信的作派,就跟当年的刘秀似的,简直是自比作刘秀。张士诚很不高兴,自己可是大周的国王,朱元璋居然敢自比刘秀,于是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,把朱元璋当做自己的敌人,寻找机会攻打他。


阿光: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,但是卖弄文采惹出了大祸,想想就好笑呢哈哈哈。

阿泽:是的,这种错误不应该犯的,这种书信也应该让自己的谋士们看看,把关一下,所以说我们做事还是要严谨,不要闹出笑话来。

阿光:张士诚也是被元朝政府压迫才起义的,也成为了一方霸主,真是时势造英雄呀。

阿泽:是的,在和平年代,张士诚这样一个撑船运盐的普通人是不可能称王称霸的,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,如果遇到了时代的机遇乘势而上,普通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。

猜你喜欢